大青草久久久蜜臀av久久,99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的广告,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桃app,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日本综合久久,日本中出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综合

昭陵主要景點 昭陵主要景點介紹

導(dǎo)讀:昭陵主要景點 昭陵主要景點介紹 1. 昭陵主要景點介紹 2. 昭陵的介紹 3. 昭陵主要景點介紹視頻 4. 昭陵風(fēng)景區(qū) 5. 昭陵地理位置 6. 昭陵游覽路線 7. 昭陵主要景點介紹圖片 8. 昭陵主要景點介紹詞 9. 韶山景點介紹 10. 昭陵門票包括幾個景點 11. 昭陽陵歷史景區(qū)

1. 昭陵主要景點介紹

初唐帝陵

折疊唐獻陵

唐獻陵是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陵寢,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徐木鄉(xiāng)永合村。為陜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李淵駕崩,葬于獻陵。獻陵修建之初沒有陵邑,分為內(nèi)外二城,規(guī)模宏大壯觀。內(nèi)城四門各有石虎一對,南門外矗立著一對高大的華表和石犀,獻陵坐北朝南,封土呈覆斗形,高21米,底徑東西150米,南北120米,陵園的周圍分布有67座皇親重臣陪葬墓,宛如眾星棒月,將獻陵襯托得十分壯觀。獻陵石刻渾厚質(zhì)樸,健壯豪放,造形剛毅沉穩(wěn),氣宇軒昂。

唐獻陵(高祖李淵陵墓)

唐獻陵(高祖李淵陵墓)

四門的石虎碩大威武,高近2米,眼神機敏,四肢強健有力,形象栩栩如生。御道的兩端有一對體形高大的石犀。南門外立有8米高的華表,上蹲犼獸,下雕盤龍,八棱形的柱體刻滿了花紋,顯得莊嚴肅穆。

獻陵石刻具有濃郁的初唐藝術(shù)風(fēng)格,是研究唐代歷史的珍貴實物資料。獻陵坐北向南,地面建筑378間,墓道呈覆斗形,陵高31米,長寬均為100米,陵臺為覆斗形,位于陵園中部偏東,底邊東西長139米,南北長110米,頂部東西長30米,南北長10米,高19米。關(guān)于獻陵的營建規(guī)劃,唐太宗曾下詔有司討論,決定按東漢光武帝原陵高六丈的規(guī)模營建?,F(xiàn)存高度與記載大體一致。內(nèi)城四面有門,門內(nèi)各有一對石虎,把守四門,眼神機敏,四肢健勁,南門外300米,有一對石犀,又約100米處,有一對石華表。整個石刻品類極簡,但雕刻藝術(shù)價值很高,渾厚質(zhì)樸,造型剛毅,健壯粗獷,豁達昂揚。如華表座上浮雕的龍和頂上圓雕的狻猊,用筆十分簡潔,賦形又極為生動。圓雕的虎、犀,形體高大,用寫實的手法鐫刻出猛獸的形象,粗壯的軀體,簡練的線條,追求逼真而不注重外表的裝飾,既刻畫出獸性,又不致人望而生畏,且能逗人喜愛,這是唐陵石雕藝術(shù)的代表和精品。獻陵附近還有不少初唐功臣貴戚陪葬冢,共有67墓。

折疊唐昭陵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陜西關(guān)中"唐十八陵"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陜西省禮泉縣城東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距西安市70公里,距咸陽市30公里,距咸陽國際機場25公里。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昭陵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3A"級旅游景區(qū)。昭陵陵園周長60公里,占地面積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譽為"天下名陵",是我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從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園建設(shè)持續(xù)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遺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我們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長孫無忌、程咬金、魏征、溫彥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齡、孔穎達、李靖、尉遲敬德、長樂公主、韋貴妃等墓,還有少數(shù)民族將領(lǐng)阿史那社爾等15人之墓。上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發(fā)掘了徐懋功、尉遲敬德、程咬金、張士貴、鄭仁泰、長樂公主、韋貴妃等40余座陪葬墓,遂建成了占地面積53畝,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陳列面積2000平方米,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的昭陵博物館。昭陵依九嵕山峰,鑿山建陵,開創(chuàng)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據(jù)說是因貞觀十年文德皇后臨死時給唐太宗說要儉薄,"請因山而葬,不需起墳"(《舊唐書》卷五)。文? ?皇后死后葬于昭陵。

關(guān)于以山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寫著:"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因九嵕山為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好盜息心,存沒無累。"這里所說因山為陵,不藏金玉,與其說是為了儉薄,不如說是為了"好盜息心"更恰當些;虞世南上書唐太宗時就說過:"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為陵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利用山岳雄偉形勢和防盜掘而已。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藝家、美術(shù)家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精心設(shè)計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漢以來的坐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時期"潛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設(shè)計的。長安由宮城、皇城和外廓城組成。宮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宮城之南,為百官衙署(即政治機構(gòu)),外廓城從東南北三方拱衛(wèi)著皇城和宮城,是居民區(qū)。

昭陵的陵寢居于陵園的最北部,相當于長安的宮城,可比擬皇宮內(nèi)宮。在地下是玄宮,在地面上圍繞山頂堆成建為方型小城,城四周有四垣,四面各有一門。據(jù)史書記載,昭陵玄宮建筑在山腰南麓,穿鑿而成。初建時駕設(shè)棧道,棧道長400米,即230步,文德皇后先葬于玄宮,而棧道并未拆除,就在棧道旁之上建造房舍,供宮人居住,象對待活人一樣對待皇后,待太宗葬畢,方拆除棧道,使陵與外界隔絕。玄宮深75丈,石門五道,中間為正寢,是停放棺槨的地方,東西兩廂排列著石床。床上放著許多石函,里面裝著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三干塊大石砌成,每塊石頭有二噸重,石與石之間相互鉚住。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折疊唐乾陵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經(jīng)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氣勢雄偉壯觀。

乾陵位于陜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

乾陵(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合葬陵墓)

乾陵(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合葬陵墓)

陵區(qū)仿京師長安城建制。梁山是圓錐形石灰?guī)r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 乾陵"乳峰"。

據(jù)史書記載,陵墓原有內(nèi)外兩重城墻,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內(nèi)城總面積240萬平方米。城墻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計537級臺階,其臺階高差為81.68米。走完臺階即是一條平寬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這條道路便是"司馬道"。兩旁現(xiàn)有華表1對,翼馬、鴕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為無字碑,西為述圣記碑。有王賓像61尊,石獅1對,周圍還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陜西巡府為高宗所立,原碑已毀,存碑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此碑右前側(cè)另一塊墓碑,是郭沫若題寫的"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墓"12個大字。另外在南門外有為高宗皇帝和武則天歌功頌德的《述圣記碑》和《無字碑》二通以及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和友好國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shù)目、種類和安放位置是從乾陵開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襲到清代,歷代大同小異。

折疊唐定陵

唐定陵位于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西北15里的鳳凰山。唐定陵是 唐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唐天寶十三載二月,改謚曰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顯的陵墓,中宗于唐景龍四年(710年)六月七日死去,十一月葬于定陵。定陵是由三個墨青石巖山峰連系而成,好像一只飛翔的鳳凰,以此而得名"鳳凰山"。

陵園為長方形,坐北朝南,地形北高南低,由南面向北分為多層臺地,而以陵墓為最高點。周圍約十公里,有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門。定陵陵園座北面南,東西寬二公里,南北長三公里,周長十公里。有四門,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門外各有門闕,朱雀門外乳臺和鵲臺。墓前原有石蓮原有石蓮?fù)刑乙粚?,天馬一對,石馬三對,巨型無字碑一通,另有清代畢沅所豎石碑一通,北門有蹲獅一對,石馬三對。東西門各有蹲獅一對。這批石刻造型高大雄偉,藝術(shù)精湛。它和乾陵等陵的石刻群一樣,是我國唐代藝術(shù)寶庫中的精華。可惜多已無存,經(jīng)戰(zhàn)亂及附近居民盜石材鑿器,陵園及四門石刻幾乎被洗劫一空?,F(xiàn)僅有南面一個石獅、一對石人比較完好,東門及北門雖然有石獅、石馬,但都殘破不堪。而且沒有王賓立像。

唐定陵

唐定陵

唐定陵于1956年8月6日公布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06月25日成為國務(wù)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帝陵"之一。據(jù)《舊唐書》記載,袱葬定陵有王妃趙氏,陪葬者節(jié)愍太子李重俊、宜城公主、長寧公主、成安公主、定安公主、永壽公主、駙馬韋鈸和駙馬王同皎、魏元忠等人。隨著唐王朝的衰落和歷代社會的交易,定陵災(zāi)難重重,屢經(jīng)焚毀和資掘。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2月遭到黨項、羌和吐蕃的兩次焚燒。貞元十四年(798年)4月派左諫議大夫崔損為八陵奉修史,曾給定陵造屋380間,并置備陵寢帷幄諸物。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又遭住華原(今耀縣)軍閥溫韜資掘。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二年(961年)和開寶三年(970年)兩次詔令修葺定陵。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太監(jiān)梁永巡陜,盡發(fā)歷代陵寢,搜刮金玉,該陵再次被盜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才豎碑封墓。

折疊唐橋陵

唐橋陵位于陜西渭南市蒲城縣城西北15公里的豐山。豐山海拔為751米,這里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形成各自獨立的山頭。向南平野遼闊,與秦嶺諸峰遙遙相對,山川壯麗,氣象萬千,豐山據(jù)記載叫金幟山,亦稱金栗山和蘇愚山。當?shù)厝藗円榔湔钩嵊w的天然形勢,稱它為鳳凰山。

橋陵,又名橋冢,是唐睿宗李旦之墓。宋代沉遘在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中稱:"伏以荊山之鼎既成,空瞻橋冢;帝所之游不返,孰問鈞天?"橋陵以山為冢,在山腹開鑿地下宮殿,在地面上繞山筑城,四面各開一門,陵園周長約13公里,因建于開元盛世,

唐橋陵(睿宗李旦陵墓)

唐橋陵(睿宗李旦陵墓)

各種設(shè)施十分崇厚。距今已歷經(jīng)1270多年風(fēng)蝕雨剝,但所保留的40多尊巨大石刻:石華表、石鴕鳥、石馬、石人、石獅等,卻依然眉目清晰,生動自然。石雕排列成行,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堪稱盛唐石刻藝術(shù)的露天展覽館。

據(jù)記載,橋陵當時地面建筑除雄偉的九間獻殿外,還有幾座闕樓及下宮、陵署等,幾十年內(nèi)房屋建筑即達140間。陵園設(shè)有陵臺令及主文、主樂、主輦、典事等官員23人,陵戶400人,還設(shè)有折沖府,專門有官兵負責(zé)保衛(wèi)工作。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杜甫由長安至奉承看望家人,除寫成有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長詩外,還寫有《橋陵詩本十韻因呈縣內(nèi)諸葛官》,詩句有"先帝昔晏駕,茲山朝百靈,崇岡擁象設(shè),沃野開天庭","石門霜露白,玉殿莓苔青。 宮女曉知署,祠官朝見星"。詩中對渭南橋陵的建設(shè)及官沒宮女供養(yǎng)猶如皇帝生前情況,作了形象的描述。陵園地面建成筑雖憶蕩然不存,然現(xiàn)遺跡,物別是地南面有的石刻群,仍可年出,陵園布局勻稱,加上墻壁的社托,氣勢頗為宏偉。1988年,橋陵被國務(wù)院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著考古和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橋陵地下宮殿之奧秘公之于眾的時候指日可待。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代皇帝,他是高宗李治的第八子,則天皇后的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親。李旦卒于開元四年六月(公元716年),冬十月葬于橋陵,并因此將蒲城縣改名奉先縣,隸京兆府。橋陵因建于開元盛世,所以各種設(shè)施規(guī)模也就較大。就陵園來說它包括整個鳳凰山,四面由高大城墻,南墻長2871米,西墻長2836米,北墻東至2433米處為溝壑所斷,距西北角樓約450米,東墻全長2303米,由北向南至903米,沿山勢向西折進427米,再南至東門,直通東南角遺址。整個平面呈一規(guī)矩的刀把形。占地總面積為85萬平方米。朱色墻身寬1.3米,基寬3米,四周城墻夯土若隱若現(xiàn)。其基室就鑿造于墻中的山腹中,陵墻四周各開一門,即前朱雀、后玄武、東青龍、西白虎(東西門又名東華門、西華門),門前兩側(cè)均有石刻和門闕,陵墻建有角闕,陵墻周長約13公里。朱雀門內(nèi)有獻殿遺址附近,立有《唐睿宗橋陵》石碑,系清朝乾隆時陜西巡撫畢沅隸書。


2. 昭陵的介紹

咸陽北邊的山叫九嵕山,別名九峻山,是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所在地。九嵕山虎踞渭北,氣掩關(guān)中,九梁拱舉,一峰獨秀。另以渭水縈帶其前,涇水逶迤其后。

陳根遠在《世界石雕史上的經(jīng)典〈昭陵六駿〉》中對昭陵有如下介紹:在廣袤的關(guān)中平原北部,有一道橫亙東西的山脈,山巒起伏、岡峰橫截。這道山脈在醴泉縣境內(nèi)兀而凸起,海拔高達1188米。它的周圍,均勻地分布著九道如龍的山梁,把它高高拱舉,因而得名九嵕山。

據(jù)《小方壺齋與地叢鈔》載:“九嵕山下陪葬諸王七、嬪妃八、公主二十二、丞郎三品五十有三、功臣大將軍以下六十有四。”154座的陪葬墓數(shù)目,是歷代帝王陵寢之冠。[3]

中文名:九嵕山

別名:九峻山

地理位置:陜西省禮泉縣

走向:東西走向

海拔:1188 m

地理位置:九嵕山位於中國中西部的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東北22.5公里,有涇水環(huán)繞其後,渭水縈帶其前,南隔關(guān)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

地形地貌:山峰海拔1188米,山勢突兀,峰巒挺拔,溝壑縱橫,山環(huán)水繞。該山頗為神奇,從南面觀之,形似圓錐;從西面望之,形若覆斗,極像日本的富士山;從東面看之,形同筆架,當?shù)厝朔Q之為“筆架山”。


3. 昭陵主要景點介紹視頻

唐昭陵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陜西關(guān)中“唐十八陵”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位于禮泉縣城東北20多公里處。陵園周長60多公里,總面積2萬余公頃,陪葬墓180余座,被譽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從唐貞觀十年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開元的二十九年,昭陵陵園建設(shè)持續(xù)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遺存了大量的文物。她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我們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昭陵于貞觀10年(636)開始營建,至貞觀23年李世民安葬于此,共營建了13年。昭陵由唐代著名畫家、工藝家閻立德、閻立本兄弟設(shè)計,工程浩繁、建筑輝煌。昭陵共有160座陪葬墓,墓區(qū)總面積達30萬畝,比當時的長安城幾乎大一倍。從碑志看,陪葬墓主都是初唐? ?的諸王公主和著名臣僚。墓群主要分布在九峻山陵寢東、西、南三面,呈扇形排開。陪葬墓中,以魏征墓、徐懋功墓較為有名。昭陵博物館 國家3A級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zhèn)西側(cè),距離禮泉縣17公里。是一所展示初唐文化及歷史的專題性博物館。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家先后對昭陵陵園地面遺跡和200余座陪葬墓中的39座進行了發(fā)掘清理,收集各類等級文物4000余件,遂于1972年依昭陵陵園中心的李勣(徐懋功)墓建成昭陵文物管理所,對昭陵文物進行系統(tǒng)科學(xué)的研究和保護。1978年,昭陵文物管理所晉升為昭陵博物館,并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采用古典式軸對稱庭院模式建筑。主要陳列分為昭陵文物精華展、昭陵碑林、昭陵唐墓壁畫三大主題。昭陵文物精華展陳列著昭陵陵園出土的200余件珍貴文物,反映唐代初期文化、經(jīng)濟、政治、軍事及社會各方面的情況;昭陵碑林集中了昭陵陵園現(xiàn)存的40通碑石及出土的40余合墓志,為研究我國初唐書法及石刻藝術(shù)提供了珍貴的資料,還可彌補文獻記載的不足,具有糾史、證史、補史的特殊價值;昭陵唐墓壁畫陳列了昭陵五座陪葬墓出土的37幅近300平方米的珍貴壁畫,這些壁畫,多為世俗生活的寫照,也有部分理想主義的作品,不僅具有較高的歷史考古價值,也極具藝術(shù)觀賞性。昭陵博物館保存的大量歷史文物,不僅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而且是反映唐代前期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的珍貴資料。昭陵碑林更是被日本友人譽為“中國的三大碑林之一”。


4. 昭陵風(fēng)景區(qū)

景區(qū)目前暫停營業(yè)中,請注意。

燕子湖自然風(fēng)景區(qū)是集旅游開發(fā)、水上樂園、自帶燒烤、特色住宿、等多元化旅游的私營企業(yè)

水上項目:人工造浪池、兒童戲水區(qū)、無邊泳池、彩虹滑道、游船、吶喊噴泉、釣魚、全天熱水淋浴間等。

特色太空艙住宿:獨立小院、獨立衛(wèi)生間、無邊泳池等。


5. 昭陵地理位置

明昭陵主陵沒有被開掘開發(fā),但陪葬墓有一些開放了,可以進去參觀。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和文德長孫皇后的合葬陵墓,是陜西關(guān)中“唐十八陵”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陜西省禮泉縣城東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東距西安市70公里,咸陽市30公里。

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昭陵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3A”級旅游景區(qū)。


6. 昭陵游覽路線

交通線路   選擇自駕車游覽十三陵景區(qū),請從北三環(huán)馬甸橋駛?cè)刖┎咚俟罚谕ㄍ安轿麝P(guān)環(huán)島”出口駛出高速公路;盤西關(guān)環(huán)島半圈后即可駛?cè)胧昃皡^(qū)。   下面為大家提供北京城區(qū)到明十三陵景區(qū)路線:   【公交】1、德勝門乘坐872路公交車直達明十三陵。   2、乘坐地鐵昌平線到達終點南邵站,再換乘公交67路到達十三陵。   3、乘坐345支線或886、888路公交車到達昌平東關(guān)總站,再換乘314路公交車到達十三陵。   注:明長陵、定陵、神路之間可乘坐公交314路   【自駕】沿京藏高速公路(原八達嶺高速公路)到昌平西關(guān)環(huán)島后,向北進入京銀路,500米后紅綠燈向右行駛進入昌赤路,沿途會經(jīng)過石牌坊、十三陵總神道(簡稱神路)、七孔橋。到達丁字路口后,直行長陵、左轉(zhuǎn)定陵和昭陵。


7. 昭陵主要景點介紹圖片

北陵公園景點有:清昭陵、隆恩門、隆恩殿、古松群、芳秀園等。北陵公園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沈陽名勝古跡之一,是我國古代建筑的精華、漢滿蒙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也是沈陽市最大的公園,因位于市區(qū)北部? ??得此名。

一、清昭陵

北陵又稱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guān)外三陵”中規(guī)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位于沈陽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寢和現(xiàn)代園林合一的游覽勝地。園內(nèi)古松參天,草木蔥蘢,湖水蕩漾,樓殿威嚴,金瓦奪目,充分顯示出皇家陵園的雄偉、壯麗和現(xiàn)代園林的清雅、秀美。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還葬有關(guān)睢宮宸妃、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一批后妃佳麗,是清初關(guān)外陵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二、隆恩門

方城正門稱為隆恩門,上有門樓。方城四角有角樓。方城內(nèi)有隆恩殿、東西配殿、東西晾果房和焚帛亭。隆恩殿后面有二柱門、石五供和券洞門,券洞頂端是大明樓。方城之后是月牙城和寶城,在寶城中心,上為寶頂,下為地宮。寶城后面是隆業(yè)山,登山俯視,陵園風(fēng)光可盡收眼底。

昭陵前部在繚墻外,參道兩側(cè)有華表、石獅、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樓。牌樓是前部主體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層,雕刻得玲瓏剔透,精美無雙,為罕見的藝術(shù)珍品。游罷牌樓,即可至正紅門,這是游中部的開始。正紅門為繚墻的正南門,層樓高聳,十分莊嚴,而其兩翼所裝飾的五色琉璃蟠龍壁,因造形生動,更引人注目。正紅門內(nèi)的參道兩旁,有華表、石獸和大望柱,它們兩兩相對。既整飭又肅穆。石獸中最值得欣賞的是“大白”和“小白”。這兩匹石馬形象逼真,栩栩若生,據(jù)說是以墓主生前最愛騎的兩匹駿馬為原型雕琢而成。欣賞罷石馬,即可至碑亭。碑亭與正紅門相對,為頌揚墓主而建,里面所豎碑稱“昭陵神功圣德碑”。

三、隆恩殿

游方城先要游隆恩殿。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門,后有明樓,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樓,猶如眾星拱月一般,故顯得異常雄偉。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崗巖臺階為底座,以金光閃閃的黃琉璃瓦為屋頂,再加上畫棟雕梁、金匾紅墻,故又顯得異常華麗。隆恩殿后經(jīng)過明樓,即可至寶城。寶城在方城北端,為月牙形。寶城又稱寶頂,其下即地宮,安置著墓主夫婦的棺槨和陪葬品。登上寶頂,向四下一望,綠樹環(huán)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種恬適之感油然而生。


8. 昭陵主要景點介紹詞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明長陵

明長陵位于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號永樂)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筑規(guī)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qū)內(nèi)最主要的旅游景點之一。

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歷)的陵墓。這里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該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長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萬歷十二年至萬歷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fā)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宮可供游人參觀。


9. 韶山景點介紹

韶山八景

韶山八景集于韶峰及其周圍,即韶峰聳翠、仙女茅庵、胭脂古井、塔? ??晴霞、石屋清風(fēng)、頓石成門、鳳儀亭址、石壁流泉。

基本信息

中文名韶山八景

地理位置韶山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fēng)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嶺晴霞

所屬地區(qū)

湖南省湘潭市

主要景觀

韶峰聳翠

仙女茅庵

胭脂古井

塔嶺晴霞

石屋清風(fēng)

頓石成門

鳳儀亭址

石壁流泉

文獻

《省志》、《廣輿記》


10. 昭陵門票包括幾個景點

唐帝陵有三個收費的唐太宗昭陵不是最貴的

陵園周長60多公里,總面積兩萬余公頃,陪葬墓180余座,被譽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從唐貞觀十年,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開元的29年,趙00元建設(shè)時序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遺存了大量的文物,他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我們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


11. 昭陽陵歷史景區(qū)

綠樹成蔭,橋湖相連,這個地方居然是一塊墓地,真的是讓人難以想象。

清昭陵的一殿一瓦,一壁一磚,每個角落都在講故事。手機隨手拍拍,都像是記錄片。

沈陽,被人熟知的印象是是老工業(yè)基地,實際上沈陽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厚重的古城。單說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在沈陽就有三處,分別是沈陽故宮,清福陵和清昭陵。

清昭陵總體布局與單體建筑、裝飾裝修均是完整而又獨具特色的,它既吸收了大量中原帝王陵寢文化,同時也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點,將漢、藏、蒙等建筑文化與滿族建筑文化巧妙融為一體,形成了異于關(guān)內(nèi)明、清各皇陵的獨特風(fēng)格,堪稱是中國古代建筑精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典范。

園內(nèi)有很多珍惜樹種,古松參天,還有很多石碑、角樓,以及后山的陵墓都是值得觀賞的。


Hash:e8038da48a4a97d1c14c349b81028d69e7ae82a6

聲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

武定县| 平泉县| 海伦市| 兰西县| 江门市| 岑巩县| 开封市| 无为县| 醴陵市| 东方市| 博客| 阿巴嘎旗| 新泰市| 淳化县| 万山特区| 南京市| 大港区| 左云县| 科尔| 司法| 潜江市| 芷江| 兴业县| 阳原县| 城固县| 莱西市| 赤水市| 襄垣县| 吉安县| 佛山市| 南汇区| 土默特右旗| 德清县| 茌平县| 江城| 高尔夫| 西畴县| 白城市| 上林县| 沙湾县| 崇礼县|